教育信息化日益完备的今天,电脑作为智能型信息化工具已经和学校师生的日常工作和学习密不可分,教育部提倡师机比应该达到1:1,教师办公室、备课室以及多媒体教室都有大量的教师电脑需求。从80年代个人电脑问世直到现在,PC机一直占据终端市场最大的比重,但随云计算技术的成熟和客户现代化办公需求日益增多,云终端、PAD等新型信息化工具无论技术先进性还是易用性都已逐渐超越传统电脑,PC已经不是教育行业办公用机最理想的解决方案。云办公方案设计基于云计算中的虚拟桌面优化而来,还提供专为老师量身设计的教学办公软件,便于校方整合和优化日益增多的信息化资源,有效提升备课质量和效率,优质资源分享避免信息孤岛,帮助老师利用信息化技术获得全面提升的教学体验。通过在学校中心机房部署云办公主机集群,便可为全校老师提供性能超越普通PC的云办公虚拟机,这些虚拟机通过校园网交付给云课堂终端,无论在多媒体教室和还是教室办公室,老师均可体验超乎想象的云办公桌面环境。云办公方案还可按照不同教研组老师的实际需求提供丰富多彩的定制化教学系统镜像,将云技术和教育场景紧密结合,实现教学资源集中化,教学体验智能化,设备维护简单化,将学校带入云的时代!
传统场景存在问题:
u 老师电脑经常中毒或出故障,不会解决;
u 电脑长时间使用,系统变得臃肿缓慢;
u 多媒体教室中的计算机学生可以使用,容易造成系统故障。
u 为防止学生打游戏,教师机都不能上网,影响教学体验
u 老师PC硬盘损坏导致数据丢失
u 更换或升级PC后数据迁移麻烦
u 老师需要把数据拷贝到每间多媒体教室;
u 老师有时会忘记携带U盘。
u USB口损坏,或者认不出U盘来
u 老师惯用的应用与教室PC里的应用版本不兼容,课件偶尔打不开;
u 某些科目老师需要使用特殊软件;
u 教研组内老师缺乏信息分享的平台。
u 教研室的研讨,无法产生实质输出,也无效果的验证,教研室主任业绩无法体现,老师视为负担。
硬件层面上
一些PC易损坏的接插件,有些是接触不良、有些是老化问题。即使批量更换新电脑,不久后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维护替换成本高、工作量大,而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软件方面的问题几乎成了顽疾。
首先,教师使用体验差。
同一间教室,不同老师授课,需要通过多媒体电脑控制所有外设设备。控制软件和教学软件越装越多,导致系统越用越慢。
学校以往尝试采用配置更高的电脑,2-3年更新一次,以前多媒体教室较少,淘汰下来的电脑可用作办公使用。随着多媒体教室数量的增加,替换成本越来越高,而且由于淘汰的电脑数量较大,无法有效利用,甚至需要专门腾出空间来存放。投入越来越大,问题却没有根本解决 。
软件的兼容性问题也是导致老师使用体验差的罪魁祸首之一,比如老师某些版本的课件在多媒体电脑中无法打开,或是老师们安装的软件之间会有冲突。
因教学需要,学校会定期给所有多媒体教室进行软件更新或者安装新的软件,采用同传方式进行,但是效率比较低,当老师对软件的应用需求迫切的时候,无法做到及时响应。这也是老师们使用体验差的重要原因。
其次,病毒问题难以杜绝。
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会经常通过U盘拷贝资料,病毒传播很难避免,并且部分病毒能够穿透还原卡。
最后, 教学环境单一,难以实现老师们的个性化需求。
不同老师有不同的系统环境使用习惯,而传统的多媒体电脑每台中只能安装一种操作系统,无法让老师们进行个性化的灵活选择。
云办公项目总体框架采用“层次化”的分析和控制方案,分为客户端层、云主机层、管理层和资源平台层四个实施层面,建立满足学校云办公桌面项目总体设计要求的私有云环境。
根据前述的需求分析、设计原则,以及总体架构的要求,全校拓扑图如下所示:
云主机集中部署在校园网数据中心机房,通过校园网交付云桌面。资源集中部署、管理,提高云计算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保障教学业务不中断。云主机可以采用平滑扩容模式,平滑加入云主机集群,打造按需扩容的云计算资源池。
在云主机中部署管理软件,提供个人云空间,共享云资源和第三方教学资源等功能,具备数据备份模式。
云终端的接入采用现有校园网的核心、汇聚、接入、安全等设备,无需单独部署教学骨干网,仅在数据中心按需增加数据中心核心和并在教室和办公室部署千兆接入交换机即可,通过专有传输技术优化,确保云终端流畅使用,教学业务稳定运行。
教室办公室内为部分新任老师配置一体化终端,做日常办公和备课使用。
教室办公室内为已有PC机的老师安装Sunny Client,访问个人教学桌面。
后续可以根据要求在教学区的校园网全部采用双链路冗余设计,进一步提高网络可靠性。
即使网络中断,也不影响教学业务连续性,云终端将切换为本地模式,确保不发生教学中断事故。
关键技术:计算和存储分离
1.基于计算和存储分离的技术,当系统遭遇病毒,系统文件被不小心删除,或长时间运行导致系统臃肿,只需要关机重启,系统将会智能恢复,焕然一新。
2.只给老师分配账号,学生无账户无权限登陆。
在传统模式下,数据存储资源和某一台固定的计算设备联系在一起,在运行过程中相互约束,存储设备变更要求计算设备随之改变。与单独的计算资源可连结的存储设备和 DAS 工作模式都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在线可扩展的需求。
采用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分离后,计算节点和存储节点之间的关系由静态的紧耦合关系变为动态的松耦合关系,多个计算设备和多个存储设备可以通过网络各自组成计算资源群组和存储资源群组,既可以独立地提供计算和存储服务,又可以动态组合,建立计算系统环境。这时,每个计算节点的工作属性不再受本地存储的约束,而由用户在工作时动态确定和变更,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动态建立特定应用的计算环境。具体过程如下:
1.根据应用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计算节点,作为计算部件;
2.选择合适的存储节点,作为存储部件;
3.将计算部件和存储连接,动态构成应用计算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系统中的计算资源构成一个可伸缩的虚拟计算池,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数据处理服务。
主要价值:
1.数据存储采用专用存储网络,可确保数据的随地访问和安全性,备份及恢复方便。
2.计算单元每次启动新建,保证个性化,且排除了中毒、使用久导致的死机缓慢问题。
3.计算单元的定制化,实现了教师机系统的可管理性。
技术应用:存储备份
关键技术:云桌面漫游
技术应用:共享云空间
云办公优势: